最近新能源汽车行业新闻不竭,特斯拉股价连连下跌,已经腰斩,马斯克一度失去了首富位置,股神巴菲特再度减持比亚迪,市场发出问询,新能源汽车行情还能走多远?新能源汽车背后联系着另一个行业,那就是锂电池,锂电池还能继续高光吗?
由于碳酸锂价格暴涨,锂电池价格水涨船高,已经占据了电动汽车本钱的40-60%,锂电池也就遭遇业内助士的吐槽,给锂电池厂家打工了,确实宁德时代市依托特斯拉的畅销市占率在11月又重回到50%以上,在行业有着很是高的地位,能转嫁部分本钱,实现三季度的营收利润双增长,但整体看宁德时代的毛利率也是下跌的,其他电池厂就没有宁德时代的盈利了,谈不上业绩高增长,甚至部分企业依然吃亏。
由于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忽然暴涨,锂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瓶颈,锂电池成为紧俏商品,推动了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企业扩产,宁德时代最新融资450亿元投资了四个锂电池项目,宁德时代已表露产能计划跨越900GWh,宁德时代无疑是锂电池行业一线企业,其他企业在资本市场助力下,在汽车厂家的帮衬下,也纷纷开足马力扩产,到2025年,据浙商证券,比亚迪、中航锂电、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国轩高科产能能计划方针别离为290GWh、360GWh、311GWh、376GWh、187GWh,浙商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全球主要动力锂电池厂商的计划产能将到达4335GWh,可是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有望到达1402GWh,将出现明显的过剩,即使斟酌到部分锂电池转化为储能设备,但也很难避免产能严重过剩的场面。
浙商证券猜测相对乐观,是基于2023-2025年美国、中国、欧洲新能车销量复合增速54%、30%、30%,是不是能够到达如此之高的增长率,有待时间的检验。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暗示2025年中国电池产能可能到达3000GWh,届时电池出货量大约在1200GWh,产能将出现近1800GWH过剩,过剩产能到达60%,与浙商证券猜测是4334GWH相差很大,但装机相差并没有那末大,浙商证券猜测产能过剩到达2933GWH,过剩产能到达67.7%,要比欧阳明高很多。
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几年真的能够到达30%复合增长率吗?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别离完成76.8万辆和78.6万辆,同比别离增长65.6%和72.3%,市场占有率到达33.8%。相比于2022年1-11月同比均增长1倍已经大幅放缓。明年由于基数问题和国补退出,新能源汽车价格上风进一步消退,新能源汽车增长将会大幅放缓,究竟会放缓到那种水平,今朝还难以预判,在于整个汽车市场是很疲软的,11月,汽车产销别离为238.6万辆和232.8万辆,环比别离下降8.2%和7.1%,同比均下降7.9%。这会波及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
从11月份电动汽车产销量看,各家厂排名可以说是大洗牌,像比亚迪继续强势突起,但也有部分厂家失意,出现产销量大跌,就是一直销售很是强势的特斯拉,最近也是动作不竭,降价促销以后,市场传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场行将在年末最后一周停产Model Y,很快特斯拉澄清,传言不实,可是几个月前,有媒体报道,三季度扩大的产销比缺口,让特斯拉需求放缓浮出水面。特斯拉股价大跌,反应投资者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剧烈需求放缓带来特斯拉高长大性的某种担忧,巴菲特一直对减持比亚迪原因三缄其口,小我以为与电动汽车未来剧烈竞争需求放缓存在某种关系。
电动汽车销售放缓,也会制约锂电池需求增长,一旦电动汽车产销量增长低于市场预期,锂电池需求也会跟从下滑低于市场预期,从而带来产能更多的过剩,这就是一根绳索上的两个蚂蚱,谁也离不开谁。
针对电池产能过剩,业内助士也是有所熟悉,但中文博大精湛,使用了结构性过剩这一词,意思是说,优质的先进的锂电池依旧亏缺求过于供,而技术落后品牌不大的锂电池将会严重过剩,可是二三线品牌的突起,将会使用价格战不竭的蚕食市场份额,给一线大品牌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压力,可能会倒逼一线企业下降锂电池价格,保住市场份额,这就是大师不愿意看到的价格战。从整车厂来说,随着电池供给逐渐增加出现过剩,锂电池价格话语权转移,汽车厂家自己盈利压力山大,势必寻找机遇转嫁本钱,会要求电池厂家下降电池价格。
宁德时代是一线锂电池的典型,三季度营收利润增长超预期,但股价走势几多反应了市场对产能过剩竞争剧烈 带来盈利继续高增长的忧虑,日前宁德时代与本田中国签定采购足以供给160万辆以上纯电动车123GWh电池,宁德时代股价依然平稳,并没有出现大涨,最近三个买卖日还出现下跌。
从锂矿拍卖来看,澳大利亚锂矿商皮尔巴拉(Pilbara)第13次锂精矿拍卖,成交价为7505美元/吨FOB,较11月16日的拍卖成交价7805美元/吨FOB下跌3.84%。也反应碳酸锂冶炼厂对碳酸锂需求放缓的态度,从碳酸锂价格看,也是出现高位回落,见证市场需求放缓。
中国产业一直存在一窝蜂的发展,锂电池行业也是难以逃避这种痛苦的场面,一方面是资本市场提供庞大资金支持和地方政策的扶持,上市锂电池公司可以通过庞大再融资扩建产能,另一方面未上市公司可以通过IPO 上市筹资扩建产能,三是可以通过车企或者其他上市公司注资,绑定与整车厂的关系,扩建产能。
未来锂电池行业会不会迎来大面积洗牌,暂时不得而知,虽然计划产能不代表未来实际产能,一线大厂家具有更强的竞争本钱上风,但产能过剩已经不容轻忽。
原创文章,作者:杜坤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15142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