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车门把手新国标落地:安全优先成强制规范,车企迎来“设计大考”

机械冗余+标识标准化:工信部新规剑指低温卡顿、碰撞失效,破解“科技感”与“逃生难”矛盾

概述

2025年5月,工信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在极端场景下的安全隐患提出规范,要求车企实现“断电可开、碰撞可逃、标识可视”。新规首次明确机械冗余、防夹设计等核心指标,直击新能源车智能化设计痛点,或引发行业设计理念与供应链深度变革。


新国标核心内容解析

  1. 机械冗余强制设计

    • 断电保护:要求隐藏式把手配备独立机械解锁装置,确保碰撞、起火等断电场景下车门可手动开启。
    • 防变形结构:车企须预留拉锁通道,避免车体变形阻碍逃生(如特斯拉Model S碰撞后车门锁死事故)。
  2. 逃生标识统一标准

    • 应急装置需使用荧光反光材料,标注尺寸≥3cm×5cm,夜间可视距离超2米,解决“浓烟中找不到把手”难题。
  3. 动态安全测试升级

    • 电动把手需通过防夹测试(遇阻力0.5秒内回弹),并模拟翻滚、坠落场景验证误触锁定功能。

行业影响与争议

  • 车企成本激增:传统隐藏式把手改造成本或增30%,蔚来、小鹏等已启动供应链技术验证。
  • 伪科技淘汰:无机械备份的“纯电控把手”车型将禁售,涉及15%在售新能源车。
  • 设计理念纠偏:专家章弘指出,新规终结“风阻优先”思维,安全权重首次压倒科技感。

消费者权益再升级

新国标实施后,车企需公示把手安全参数(如-40℃抗冻测试数据),并纳入车辆年检项目。维权律师提示:2025年7月后购车者可依据新规主张“设计缺陷”索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CarMeta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505/1311155718.html

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712335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