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D9的发布才过去4天,比亚迪就马不停蹄在5月20日带来了海洋网的新产品–海豹,并在当天开启
了预售。先看价格:
比亚迪海豹价格-(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车分为四个版本,预售价格为21.28-28.98万元。作为相比王朝网定位低一些的海洋网,这个价格并不算亲民。因此,为了凸显“物有所值”,这款面向年轻群体的中型轿车,自然是武装到了牙齿:
- e平台3.0车型
- iTAC智能扭矩控制技术后驱/四驱动力架构
- 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
- 八合一电动力总成
- 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
- 高电压电驱升压充电方案
以及几乎贯穿了整场发布会的CTB电池。作为自主品牌第二款搭载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的车型,或许是为了与零跑C01作出区别,比亚迪将自己的技术称为CTB(CelltoBody)。得益于CTB技术的优势,海豹也在安全、操控、高效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刀片电池结构再升级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现在已不算新鲜,毕竟有特斯拉在应用,国内也有了首款搭载这项技术的车型,但比
亚迪的CTB与上述两家还是有所区别,最直观的自然是CTB使用了磷酸铁锂的刀片电池。另外,在电池设计路线上,比亚迪把车身地板与电池包上壳体合二为一,集成于电池,从原来电池包“=明治”结构转化为整车“三明治”结构。
CTB技术-(图片来源于网络)
采取这样的设计,带来的第一个好处自然是看得见的空间优势。CTB结构能降低电池对车辆垂直方向空间
的占用,同样的车高尺寸下,垂向乘坐空间增加了1厘米,同时以4800mm的车长实现了轴距2920mm的
中大型车的空间表现。在看不见的地方,CTB结构的加持让比亚迪海豹比搭载普通刀片电池的车型更多了几层安全保障。
由于将车身与电池融为一体,整车强度大幅提高,基于CTB技术的e平台30,整车扭转刚度(衡量整车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指车身在受到外力时抵抗弹性形变的能力)提升70%,超40000N·m/°(宝马七系、劳斯莱斯幻影等车型的白车身水平),而海豹的整车扭转刚度可达到40500N·m/°。
另外,扭转刚度的提升还带来了车辆操控性能的提升。高扭转刚度意味着车辆在各种工况下,形变量更小,车体响应更快,让车辆在转弯时侧向支撑力更足,高速过弯侧倾更小,车身姿态更稳定。据悉,海豹的鏖鹿测试通过车速835km/h,单移线测试通过车速133km/h,稳态回转最大横向稳定加速度1.05g。
回到安全话题,比亚迪CTB采用了蜂窝铝结构封装,灵感来源于蜂窝铝结构,相邻电芯可以紧密排列在一起,一排排的刀片电芯组成的结构就如蜂窝芯,通过上盖板和底板组成类蜂窝结构。长条形的刀片电池密布于电池包中,均匀受力,大幅提升电池包结构强度。
CTB电池包被卡车碾压-(图片来源于网络)
整车强度和刚度的提升,让搭载CTB技术的e平台3.0车型实现正碰结构安全提升50%,侧碰结构安全提升45%,成为比亚迪所说的“撞不断的电动汽车”。
CTB够不够?
除了上面所说,CTB刀片电池包由于质心更均衡,让车辆稳定性更好、惯量更低、车身响应跟随更快。同时,整车实现了50:50黄金轴荷且能较好呈现“低趴”的车身运动姿态,从而让车辆风阻低至0.219。再加上四驱动力架构,海豹四驱版的零百加速最快能达3.8秒。当然,上面这些与“安全”这个点相比,更像是锦上添花的一种存在。但总的来说,这些都是比亚迪在电动化和制造上的实力,这也一直是比亚迪的强项。但对于新能源汽车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化,整场活动却只字未提。
比亚迪海豹智能化配置参数-(图片来源于比亚迪官网)
当然,我们从官方给出的参数表也能看到,相比CTB,智能化配置的亮点并不突出,选择不与CTB同
场而论也能理解。但这也不禁让人画个问号:仅靠电动和机械层面的优化,能支撑海豹的价格吗?
毕竟“安全”看不见摸不着,操控对于面对同级别车辆的普通消费者也很难客观判断出好坏。那么,更容易感知的座舱、车机以及辅助驾驶功能如果做得不够,能吸引消费者投票吗?
这或许是一场车企与消费者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之间的博弈,而博弈的结果往往也只是代表着当下的“正确”。从长远看,这场博弈会给比亚迪的发展路径带来怎样的助力,是非常值得好好观察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CarMeta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07/22144116.html
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712335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