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蓝图

2015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为2035年中国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蓝图。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蓝图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蓝图

随着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准备就职并履行竞选承诺,支持零排放汽车行业的大量支出——包括建造数十万个电动汽车充电器,以及发展严格的新燃料经济和温室气体排放汽车和卡车的标准——值得考虑的是中国在未来 15 年将如何塑造整个市场。

2015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为2035年中国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蓝图。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要实现电池、动力总成、车辆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突破;将新型纯电动汽车平均耗电量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比重提高到20%。到 2035 年,中国应该实现“新的国际竞争力”,建立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推动零排放汽车创新和销售的国内产业。届时,政府的目标是使纯电动汽车成为新车销售的主流,实现公共部门车辆的全面电气化,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

《规划》还提出了四项主要任务: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融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市场开放。具体来说:

技术创新:该计划旨在通过六个领域的研发(“R&D”)促进技术创新,即“三纵三横”。“三纵”是指汽车推进技术,即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是指新能源汽车各个垂直领域都需要的关键技术: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络与智能技术。除了依靠市场力量和激励机制带动研发外,《规划》还要求龙头企业与国家实验室开展联合研发项目。此外,研发支出将作为评估国有企业绩效的一个因素。

产业整合:认识到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跨行业的合作,即汽车、能源、交通和信息通信行业,《规划》敦促地方政府培育整合整个供应链的企业集群,鼓励跨行业合作。例如,开发电池技术的价值链将涉及改善原材料供应、先进制造设备和回收系统的保障。《规划》还强调了“车网”能源交互、智慧城市建设、建立智能绿色物流交通等促进产业融合的重要性。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还强调建设电池充换电基础设施,包括公共快充站: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20年9月,中国拥有420万辆新能源汽车和142万座充电桩。还要求发展氢燃料技术,建设能够综合提供油、气、氢、电服务的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还涉及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新能源汽车标准制定、云服务平台建设等。

市场开放:2018-2020年取消新能源汽车、特殊目的汽车、商用车外资股比上限,政府根据《规划》,进一步发展开放、透明、包容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规划》指出,要构建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境内外平等、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融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发展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标准。

该计划是政府进一步行动的高层蓝图,因此其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将取决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在未来数月和数年内如何实施其当务之急。补贴可能会继续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补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逐步减少,以支持越来越多地使用配额和基于市场的监管机制,如要求汽车制造商满足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并允许汽车制造商交易新能源汽车积分。

总体而言,该规划的内容无论多么高大上,都体现了中国产业规划者对国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的宏伟抱负。除了满足全球对零排放和低碳汽车的需求(虽然该计划仅简要讨论了减排或车辆效率),该计划提出,中国国内产业可以通过引领新的和相邻的发展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对整个新能源汽车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技术。经过多年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和应用,该计划认识到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是实现中国国内和国际目标的关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CarMeta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04/18162455.html

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712335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